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 据赛事组委会消息,第三十届全国攀岩锦标赛3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攀岩场落下帷幕。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20个省区市23支代表队以及个人共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参加男女子速度、难度、攀石及两项全能八个项目的角逐。
龙金宝比赛中 赛事主办方供图
在12月2日下午的男女子速度项目决赛中,来自湖南队的龙金宝、储守宏、伍鹏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湖南队的邓丽娟、浙江队周娅菲、云南队汪生艳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
在12月3日上午举行的男女子攀石项目决赛中,来自香港的陈翔志、浙江的陈勇辰、湖北的付家豪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四川的陈宣臻、湖北的米雅文、广东的李美妮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12月3日下午举行的男女子难度项目决赛中,来自广东的胡隽喆、浙江的黄锦彬、湖北的徐梓期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广东的李美妮、四川的陈宣臻、广东的谭有恬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
两项全能赛根据难度赛和攀石赛单项排名得分相加判定最终成绩,分值越高排名越好,来自广东的胡隽喆、浙江的陈勇辰、香港的陈翔志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四川的陈宣臻、广东的李美妮、湖北的米雅文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
陈宣臻比赛中 赛事主办方供图
作为国内创办最早、水平最高的攀岩赛事,从1993年首届赛事举办至今,全国攀岩锦标赛已进入而立之年。全锦赛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队选拔人才的重要平台,作为今年攀岩项目的压轴赛事,此次赛事竞赛规程中明确规定了⽐赛成绩将作为国家攀岩集训队参加2024年国际⽐赛运动员选拔的重要依据。
此次男女子速度项目报名参赛人数也创了纪录,其中男子速度项目参加人数超过70人,女子速度项目参加人数超过40人。这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攀岩在速度项目上的深厚人才储备,包括世界杯分站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中攀联赛冠军、冠军赛冠军以及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亚洲青年锦标赛等多名冠军选手同台竞技。
高水平的赛事也为运动员创造佳绩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虽然男女子速度赛的冠军分别被已经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龙金宝和邓丽娟摘得,但与顶尖运动员同场PK则更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其中16岁的亚青赛U18速度冠军储守宏一路过关斩将,PK掉曹龙、林雨等高手,大决赛惜败给龙金宝获得亚军。而19岁的浙江队周娅菲不仅PK掉亚运会速度接力冠军汪生艳,更是创造了6.93秒个人最好纪录。
李美妮比赛中 赛事主办方供图
从两项全能的难度和攀石项目比赛来看,选手们比拼的不是绝对力量,而是相对力量;更重要的是,选手对线路的解读决定了他所采用的攀爬动作,并与最终成绩挂钩。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全能赛难度和攀石两个项目越发呈现低龄化趋势。本次赛事竞赛规程规定,参赛选手年龄为14岁及以上,但允许2023年全国青少年攀岩公开赛、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第七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U13组各小项前三名的选手参赛。
本次比赛的男女子难度和攀石项目上,“06后”甚至“10后”小将们的表现让大家对中国攀岩在两项全能项目的未来充满期待。男子难度和攀石决赛中,只有3名选手在这两个项目上同时进入决赛(前八名),其中就包括2006年出生的徐梓期和2007年出生的胡隽喆;其中16岁的胡隽喆获得了男子难度冠军。女子难度和攀石决赛中,3名同时进入两个项目决赛的选手全部是2008年以后出生的,包括2008年出生的陈宣臻和2010年出生的李美妮和俞辰萱;其中13岁的李美妮和15岁的陈宣臻分别获得女子项目难度和攀石冠军;陈宣臻和李美妮分别获得女子两项全能冠、亚军。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四川省体育局主办,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成都体育学院承办,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协办。(完)
中新网上海12月4日电 (李秋莹)近年来,随着药品审评和医保准入效率的显著提高,创新药品上市通道畅通,创新药纳入医保时间不断缩短,从2016年的3.55年缩短至2021年的1.02年。但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仍有55%的创新药未被纳入医保,创新药械产品如何真正让患者受惠?业内人士指出,从支付端形成多方共担的支付机制,有望为民众用上更优的创新医药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从临床实际应用来看,截至目前,我国上市的四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定价均达到百万元,尚未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需要患者全额自费承担。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的两款CAR-T产品适应症领域全国每年新发约1.3万病例,但截至2022年底,应用该疗法的仅500人左右。这意味着,受限于个人支付能力,大批适用该疗法的人群无法应用细胞治疗这一先进的疗法。
而在创新支付模式下,各大保险公司与第三方TPA平台、医药企业展开合作,将健康管理、用药服务链条逐渐打通。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此前表示,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产品的责任设计正不断推进保险行业与医药企业产生更多的联动。与基本医保相比,商业保险具有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和风险共摊机制等优势,也能够更好地承接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新药定价体系。
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械的纳入创新重点体现在慢病领域、肿瘤领域、罕见病领域。商业健康险依托灵活的合作方式,不断扩大保障人群和保障范围。以“平安e生保”为例,连续5年提升保障力度,并且做到创新药当年获批当年纳入保障。今年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65种药品,特药保障种类突破188种。除此之外,商业健康险还在不断升级健康管理服务,有效服务患者遵医嘱服药,长远来看为患者赢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切实提升了其健康水平。
目前中国已有100多家保险公司的2200多个产品,涵盖了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
“创新支付在基本医保以外引进了新的支付源泉,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现阶段各个地方、各个模式的探索不尽相同,模式是否符合行业的规律?是否能真正起到保障作用?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指出,在产品设计时,保险公司、医药企业、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网络系统各方应联动参与,做到多元协商,确保各方利益的对等,尽可能地开发出更符合社会实际的多层次精细化管理产品。
创新支付也离不开政策的指引,7月31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九个方面28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合作,探索引入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覆盖新药、好药和优质医疗服务等多条举措。
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看来,随着我国商业健康险产品形态的创新、先进药械责任的迭代,对创新药的支付水平有显著提升。实践中需要证据指标、数据系统等一些前置条件,更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还需要更灵活、广阔的空间,最终落实到患者可及这一根本上。(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