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以“数字赋能指引未来”为主题的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在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举办。活动中,“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正式对外发布。
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是联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交通枢纽要道。县境内村、乡、县、省各级公路和国道错纵交汇,京通铁路穿境而过,承赤高速横贯东西,交通四通八达,为苗木运输及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围场县四季分明、夏短冬长无酷暑;降水集中、水热同季;南北差异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63-128天,年平均日照2577-2832小时,年平均气温-0.56℃,年平均降雨量300-560㎜。围场县境内培育出的苗木具有节间距小、树体美满、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等特点,深受北方苗木市场喜爱。
近年来,围场县委、县政府为全面提升围场苗木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着力构建“种变苗、苗变木、木变树、树变景”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全县苗木基地规模达7.5万亩,存量苗木3亿株,树种多为油松、樟子松、云杉、五角枫、桦树、海棠、金叶榆等。现有从事苗木生产经营主体1056家,拉动1万余人就业。年销苗量达到9000余万株,产值近7亿元。
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以“木兰围场”县域品牌建设为基础,采集春秋两季县域油松、樟子松、云杉等品种的3个级别容器苗、5个级别二级以上土球苗的交易数据编制。旨在客观反映木兰围场针叶苗木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以及生产经营情况,为市场从业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交易参考基准,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进而引领及推动区域乃至全国针叶苗木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油松是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耐寒、适干冷气候,耐干旱贫瘠土壤,寿命可达数百年。且树形优雅,四季常青,适于独植、丛植、纯林群植和混交种植等。根据木兰围场油松苗价格指数走势显示,在华北地区油松供应严重过剩的背景下,2023年木兰围场油松苗价格指数整体处于基期水平以上,在油松市场中地位逐步提升并受到欢迎。同时其走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月份以来油松苗春季行情开始,指数整体处于上行趋势,五一节假日带动需求持续提振,至5月触顶。5月份过后春季苗木行情减弱,指数开始高位回落,整体处于下行区间。6月份过后,油松秋季行情逐步启动,指数开始向上攀升并维持在年内高位,且伴随市场行情进行上下波动。截至2023年11月20日,木兰围场油松苗价格指数报1115.96点,相较于基期增长115.96点,增幅达11.60%。
樟子松是一种珍贵的常绿乔木,树高一般可达15-25米,针叶四季常青,是沙荒地带重要的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因其根深喜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能力一流,被作为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从2023年监测数据看,3-4月中旬,由于油松、樟子松在用途方面具有较多的重叠性,进入春季苗木行情初期,油松苗市场热度较高,导致樟子松苗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指数趋势有所下行,4月末樟子松苗价格指数报959.55点,较基期下跌4.05%。4月中旬-5月中旬,指数触底反弹,随着油松指数达到峰值,油松市场份额开始减少,樟子松逐渐占据市场主流,樟子松指数开始触底反弹,价格指数报1130.78点,较4月低点反弹17.84%。5月下旬-9月下旬,春季苗木行情过后,指数有所下跌,且伴随着秋季行情开始,油松苗再次率先占据市场主流,截至9月末,樟子松指数报856.70,较基期下跌14.33%。9月末-11月末,油松逐渐退出苗木市场,樟子松再次成为市场热门。分析认为,作为木兰围场的主要销售树种,樟子松苗销售会受到油松苗销售的影响,未来各苗木企业可根据油松市场热度及时调整樟子松苗售卖。
云杉是松科云杉属乔木植物,耐干燥寒冷,生长快,适应性强。云杉木材黄白色,较轻软,有弹性,可作建筑、飞机、枕木、电杆、舟车、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松脂。根、木材、枝及叶均可提取芳香油,树皮可提烤胶,应用十分广泛。
从监测数据看,不同于油松、樟子松苗,云杉苗价格指数整体走势较为独立,3-8月,由于全国云杉供给量相对过剩,云杉苗指数波动较小,指数总体维持在1000-1100点上下浮动,8-11月,指数下行并维持在900-1000点之间震荡,进入秋季行情后,全国天气转冷,北方常用耐寒性树种油松、樟子松占据苗木市场主流,云杉市场份额受到影响,指数震荡下行。
未来,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将联动国家级苗木价格指数体系,构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编制《新华·中国(围场)林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打造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围场样板,助力围场林业产业稳步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编辑:刘阳禾】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11月的秭归迎来九月红脐橙的采摘时节。一个个青黄色的九月红脐橙挂在树梢,富氧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果香,令人心旷神怡。
秭归地处鄂西山区,自古以来盛产柑橘。数据显示,秭归全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从事脐橙相关产业,可以说,“家家有橙树,村村有橙园。”柑橘产业自然而然成为推动秭归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从“用人力”到“用机器”,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靠天收”到“靠科技”……秭归县近年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持续围绕拓展生产深度、价值高度和共富广度“三个维度”发力,不断创新柑橘全产业链集成改革,积极探索丘陵山地数智农业发展新路径。
通过融数注智,秭归柑橘产业已然迈入现代化路径,闯出科技强农富农新气象。目前,“秭归脐橙”已发展成为种植面积40万亩、社会产量100万吨、年综合产值近200亿元的大产业,造就柑橘产值“亿元村”12个、“5000万元村”27个,带动近26万人稳定增收。“全国脐橙看秭归,秭归脐橙誉全球”的产业发展新高地正在加快崛起。
“数字+科技”助力种植“智能化”,持续拓展生产深度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带,山高路陡,脐橙种植、收获人工成本高,一直是困扰果农的问题。尤其是采摘季节,年过花甲的老农们用箩筐背着百余斤重的脐橙,沿着陡峭的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步履维艰……
而如今,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脐橙数字化种植示范园内,果园的工人正在通过单轨运输机为脐橙树运输肥料。按下遥控器,不到半小时,一车15筐约600公斤的脐橙,就能沿轨道转运至山腰,再经空中索道转运至公路装车。“数字化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200亩的橙园管护只需要3个人。”园区负责人刘国华说。
土地还是这片土地,果树还是那些果树,但一场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引领的生产力变革已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开展。
大力推进农技支农,技术集成提质量。推行“支部+科技特派员+产业+科技服务(科学普及)”工作体系,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每年定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田间讲学、实作指导,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智慧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生产技术等,实现脐橙种植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企。
大力推进农机便农,山区作业提效能。积极探索山区机械化作业,引进果园轨道运输、植保无人机飞防、水果商品化处理等先进设备,建立和改造脐橙田间轨道运输系统1500余套,植保无人机50余台,“田间小火车”运输效率是人工的8至10倍,有效解决过去柑橘运输难、运输贵的问题。目前,秭归县建设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橙园1万余亩,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每亩柑橘节水70%以上,节肥40%以上,省工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有效控制在5%以内。
大力推进智联助农,数智生产促发展。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技术,全县建设25个集土壤墒情、病虫害疫情测报、视频监控系统为一体的智慧物联网系统及设备,利用“农抬头”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作物生长环境10要素实时监测,土壤4层分层温湿度智能感应,采集数据、图像同步传输。同时,启动“三峡柑橘产业大脑”建设,探索“柑橘种植一张图、包装加工一条线、全球销售一张网”的产供销全链数字模式,以数字赋能秭归脐橙产加销全链条转型升级。
在数字与科技的双重赋能下,秭归县成功跻身“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秭归脐橙”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华名果”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是唯一一个品牌强度五年均跻身前10位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秭归脐橙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
“数字+标准”助力市场带动生产,持续提升价值高度
欢庆丰收的,不仅是柑农。在秭归县华维电商物流园内,前来拉货的卡车排起了长龙。水田坝、归州、郭家坝等乡镇出产的优质脐橙被送到这里,经过筛选、加工、分装后,售往全国各地。
华维电商物流园负责人表示,政府的大力培育和推广,让秭归特色农产品的名头越叫越响。作为拳头产品的秭归脐橙自然更加畅销。去年园区内以脐橙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4.8亿元,同比增长24%,今年园区发展势头迅猛,近期已成功晋级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除了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秭归县也积极将数字化精细管理延伸到加工销售环节,利用数字技术加速促进“工业化思维”与农业对接。秭归县加紧与江西绿盟科技分选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洽谈合作,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分选设备的补贴力度,引导脐橙加工企业推进精选分级标准化,目前已培育脐橙精选加工企业74家,数字化精选加工企业13家,年处理鲜果能力超过120万吨,支持38家市场主体建设冷库。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等柑橘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可视化加工车间、智能生产产线,加速柑橘产品的多层次开发,橙罐头、橙酒、橙粽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远销俄罗斯、中东、欧洲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产地和市场连接的“末梢神经”也在完善。为了让产业信息更加透明、以市场带动生产,秭归县自2019年以来持续推进新华·宜昌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发布,构建起覆盖上游种植、中游批发、下游电商零售的脐橙价格监测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脐橙行业市场行情信息的精准触达,打通脐橙种植、加工与市场供求信息的“最后一公里”。
涉农数据共享“最后一公里”加速打通。为了破解柑农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秭归县创新探索以数据授信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市场主体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创新优化融资模式,开发柑橘购销纯信用贷款产品“柑橘经销贷”,实现对电商平台端、快递物流端和企业销售端的精准画像和定制服务,贷款企业无需任何抵押即可直接完成线上金融授信,7天内即可获得授信,贷款年利率仅3.82%,已累计为70多家企业提供信用贷款7000多万元。
从种植端到生产端、销售端,秭归县还强力推动秭归脐橙从“卖产品”向“卖标准”转变。出台《秭归脐橙主要品种优质果品质量等级规范(试行)》等17个规范和标准,统一规范秭归脐橙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标识,对精选的优质秭归脐橙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制定官方建议统一零售价,成功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全国33个柑橘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标准化种植面积位列第四位。2022年,“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攀升至60.18亿元,秭归伦晚精品果在大型商超卖到15元/个。
“数字+物流”助力流通降本增效,持续扩大共富广度
产品有了“名气”,要跟上销量增长步伐,物流便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秭归县将电子商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聚焦电商、物流两大引擎,组建12个工作专班,筹集社会资金1亿多元、财政资金2300多万元,统筹县内快递公司、电商企业、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等资源,全力加强县域电子商务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秭归县已建成县级分拣配送中心、12个镇级服务站、167个村级服务点,开通货运班线22条、通村客运线路54条,80余台通村客车进村带货,全县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覆盖率100%,打通了全县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了加速脐橙“出山进城”,秭归县还积极做大做强秭归华维物流电商园、辰颐物语电商产业园、秭归脐橙文旅小镇等一批电商产业孵化平台,积极对接京东、阿里巴巴、抖音等平台企业,引进知名盒马鲜生、大北农、农夫山泉等渠道商,全力推动销售网络化。
“现在我每年通过线上售出的脐橙占一半以上,价格比销售商上门收购价格高不少,收入十分可观。”泄滩乡柑农周青山喜滋滋地表示。
解决了产品、物流等“硬件”问题,县域电商想要长久发展壮大还面临着“人才培育”大关。为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帮助柑农增收,秭归县积极建设电商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采取集中培训、分类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同时,紧抓“电商时代”“网络直播”风口,组建本土公益立直播人才培育孵化MCN机构,启动“原产地新势力”直播专业人才孵化,一大批柑农摇身变成以直播带货为职业的新农人。
2019年至今,秭归县先后开展直播带货、产品运营、售后客服等培训107期,培训电商学员超5.8万人次,涌现出“守味者”“郑小树特产”“唐小满鲜果园”等一批网红账号。如今,秭归县已培育电商企业达2600家、网店81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水田坝乡龙口村、归州镇彭家坡村、屈原镇西陵峡村等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抖音村”,形成了“全民卖橙”的繁荣景象。
随着农村电商物流网络越织越密,秭归脐橙因“网”腾飞。2022年,秭归县快递总单量超3000万单,通过电商销售鲜橙22万吨,销售额达35亿元。秭归连续两次荣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快递+秭归脐橙”两次获评全国快递服务农业金牌项目。(文:李颖、李伯罧、周华山) 【编辑:刘阳禾】